第40章 年少只是路过,长大后振翅高飞,开始属于他们的宿命
世间众生无疑是善忘的。池小唐池导至今难忘剧组中一位年近九十高龄的老人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在一片绿树浓荫之下和他推心置腹的一次长谈。那天池小唐感到从没有过的疲惫与厌倦,常年的拍摄生活让他突然之间对周围纷乱的一切感到心灰意冷。
那位老人在电影中是最不起眼的一个角色。他来的太早了,他的戏份还得差不多有十场别人的戏份才轮到他出场。他在树荫下就这么安静的坐着,在闭目养神。他看到一旁一脸疲惫的池小唐池导,少有的开始攀谈。
老人:池导,累了吧,人生既短暂又漫长,觉得该停下就停一停。
池导有些心不在焉,他从内心深处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,至少在此刻。不过看到是一位暮年的老人,他把那种略显烦躁的心绪往回收了收。老人没有察觉到导演的面部细节,他躺在长椅上开始自顾自的说了起来。
老人:很多人都问我,到了这个年纪还出来折腾个啥,在家里老老实实养老不好吗,儿女孝顺子孙满堂的,还有什么发愁的呢,更何况时日无多。
我想说的是,问这些问题的家伙肯定没有老过,至少连真实的老年生活是怎么回事都没有概念。那么我只能教教他,让他知道真实的老年人是在过着怎样的生活。
我有一儿一女,都在外地。至于生活得怎么样,这肯定只能说一言难尽。成年之后,独立工作结婚生儿育女,这都是子女自己的本事我爱莫能助。钱,需要的时候我可以给一些,当然数目也没有太多。至于如果有一天我病入膏肓急着等钱续命,他们估计也不会一毛不拔,当然能力也是有限的。
所以说世间一切情感最终皆是淡漠。这种淡漠是由经济基础决定,这是谁也无法撼动的铁血一般的事实。所谓儿女所谓亲情,他们年少的时候只是路过,长大后振翅高飞,然后开始属于他们的宿命。
池小唐听完这些充满睿智与某种难言命运悲情的自言自语,突然觉得也有一种想要一吐为快的冲动。
池小唐:柔媚小姐已经离开整整四十九天。回想刚知道她离世的消息时的那种震撼,好像是一种虚假的震撼与感动。
老人:我知道你为什么显得有些颓唐了,池导,还是因为柔媚小姐是吧,的确是可惜了,身世飘零楚楚可怜的女人,她的笑容太温暖了,五十岁,太年轻了,有种青衣花旦早早离场戏台上无比寂寥的感觉,唉~
池小唐:那天收到她猝然离世的消息,看着她往昔的影像集锦,还有属于那个年代的音乐,突然觉得一代人都开始集体告别开始谢幕了。眼泪时不时会萦绕在眼眶里,从来没有过的真切的悲伤。以前只是偶尔觉得曾经的黄金时代只是慢慢的老去,谁知老去就紧随着告别了。
老人:刚开始住养老院,孩子们还时不时来接我回去长住,然后就是过年过节接回去住一段时间,现在接送都免了,都没有了,刚开始会觉得心酸,不过现在也适应了。人注定孤零零的来,孤零零的去。
池小唐觉得有些释然了,告别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他想起港片里带着枭雄末路看透尘情的那么一段台词:我们该怎么告别呢,就像我们当初相见时候的样子。
崔萍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柔媚家里时看到的一切,因为印象太过于深刻了。那里根本不像外界渲染的什么如何奢华,只有最为简单的装修和一些必备的家具,而这衣服仅仅是为了柔媚自己可以简单的做饭,睡觉以及休憩。
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她所钟爱的毛孩子了。女人真的是一言难尽,有的时候居然会为了一段无缘的情感而放弃整个精神世界。伴侣不愿将就,也不愿妥协,话说生活里无不充斥着这样所谓的苟且。
当然世俗的一切观念不足以成为桎梏,活的洒脱而自我也没有问题,如果健康的柔媚一切都没有问题,只是她的健康状况让人一言难尽。也许当初她毅然决然独自来到北京的最大的原因,并不是什么因为邂逅一位北京的建筑设计师产生了什么浓郁的情感,可能仅仅是因为她想要逃离那个圈子,那个对她一切过于熟悉和敏感的圈子。
柔媚的心事尘封多年,已经不可考了,如今斯人已逝,所有关切的悲伤也并没有持续多久。如同一位弥留之际的老人,笑着对身边的人说:准备吃席,悲伤个几天就行了,你们还要在这尘世里挣扎,我快解脱了。
崔萍成了柔媚生前唯一的朋友。关于她和池小唐的关系,柔媚曾经和她有过一次长谈。柔媚无疑是羡慕崔萍有这样一位男性知己的,不光在工作与生活中有着无比亲昵与熟悉的关系,精神上也有诸多的共鸣与寄托。
池小唐池导柔媚是见过的,也在崔萍的撮合之下合作了几次,都是无比愉快与温暖。当然柔媚是见识过那些名字如雷贯耳的大导演的,对比之下她觉得池小唐池导如同这个圈子里的珍宝或是璞玉一般。
在这一行里,才华是可有可无虚无缥缈的东西,至少在柔媚眼里是这样的,最终的检验结果还是市场与观众。池小唐池导选择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电影的道路是对的,如同这纷繁扰攘的世界一般,坚持做自己,并且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养活自己的电影理想的艺术之路,这是再美好不过的事了。
池小唐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柔媚留存于世间的最后一张照片。她在人迹罕至的北京郊外的一处旷野,天空正飘着漫天的大雪。面庞清丽的柔媚笑靥如花,她穿着一件白色羽绒服,手扶着一枝在寒冬里尽情绽放的腊梅,粉色的花蕊合着她灿烂的笑,将时间永远定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