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哀家刚才才想明白孙儿的话,原来太子是看上了周施施,要收去做东宫女眷?”
太后的话一出,厅上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。
刚才还在盯着郑澄的平成王妃缓缓端起了茶杯,一声不吭慢慢喝起来,静观事变。
明昭沉吟片刻,便笑道:“我与施施妹妹自小都在母后宫中长大,也是表兄妹,自然比别人更亲厚些。况且施施妹妹日前也当着我与郑澄的面请求入我东宫,我料想,施施妹妹或许也是愿意的。”
太后点点头,笑道:“亲上加亲,也不是不可,太子年纪大了,有个……”
“不可不可!”
周施施从屏风后冲出来,立马跪倒磕头:“太后奶奶,周施施并没有要给太子做东宫女眷的意思。”
“施施妹妹?你此前可是当面请求过本宫的。”明昭正色道。
明华在一旁哈哈笑了:“今个儿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。要给明娴娴妹妹封公主嫁给大夏少国主也不肯,要施施妹妹嫁给太子做个东宫嫔妾也不肯,一个两个的,放着高枝不肯攀,怎么?是委屈了你们不成?”
周施施趴在地上,脸憋得通红。
当前的麻烦是,她当时确实请求过太子要求去做东宫的女官。
现在太子顺水推舟公开认了要收她做女眷的意思,也没有后退余地了。
她心知肚明,太子的真实目的就是把她带走,至于名义是女眷还是女官都不要紧。那么,她只要一出瑶光宫,落到太子和皇后手里,足有一万个借口要了她的小命。
“嗯?周施施,为什么?”太后一脸慈祥地问。
周施施闭了闭眼,狠下心说道:“因为施施喜欢的是郑澄,当时是谋求与郑澄做同僚,所以请太子殿下原谅施施,无法做东宫嫔妾。”
郑澄对不起了,喜欢你是事实,但是死到临头,也不得不把你拖出来挡枪。
厅上诸人又吃了一惊。
太后放下茶杯,讶异地看了看在一旁面红耳赤有点手足无措的郑澄,格格笑道:“这郑探花竟然如此了不得?要你们三女争一夫?话本子里的笑话我今日算是见识到了。”
她打量了郑澄半日:“郑探花倒确实是不错,要相貌有相貌,要才学有才学,人品也皎洁,怨不得我们家的女孩子都惦记着。”
郑澄愈发面红耳赤,赶紧低头谢恩。
“只是,哀家的孙子也不错呀!”太后笑着打量着明昭:“太子也是要相貌有相貌,要才学有才学,也是风度翩翩,还是大胤储君,竟然入不得施施的法眼吗?”
明昭便一脸温和地笑笑:“无妨,我与施施妹妹自小一同长大,感情匪浅,她一时倾心旁人,我也不介意,我愿意等的。”
一时众人都笑起来了。
“竟然还痴情起来了!”平成王妃笑道。
周施施背上汗都出来了。
明昭钟意于她,这事自然是鬼话。
他只不过是索性死皮赖脸要索她性命而已。
而且说不定明昭是受了太后的“收她做女眷”之言启发,顺水推舟,自此以后,明昭还有了充分的借口来瑶光宫。
只是在旁人眼里,这一幕十有八九成了多角恋八卦狗血剧。
“而且,”明昭更进一步笑道:“明昭愿意以东宫侧妃之礼以待施施妹妹。”
他向施施施了一个大礼:“母后是施施妹妹姨母,自小代施施妹妹之母职,我们这也算得上父母之命。放心,我绝不委屈施施妹妹。”
周施施不禁打了一个寒蝉。
明昭果然是铁了心要拿住她,自此以后,周施施也没有借口再以与旁人婚配的理由逃走了。
并且还用不到正式入东宫做侧妃,此前的量身定制礼服等诸多繁冗礼节,无一不是足可安排陷阱和意外的环节。
太后闻言更加拍手笑起来:“三女二男,你爱我我爱你,你不爱我我不爱你。多少话本子都没有今日哀家宫里这么曲折离奇的。”
正在这时,门外也传来一声笑语:“母后今日这么高兴,看来今日真是赶巧了。”
早有小太监来报:“淑妃娘娘来请安。”
大家一起抬头看时,只见淑妃怀里抱着一只瓜,一身华衣绣服,环佩叮当,春风满面,迤迤然而来。
看到淑妃,大家纷纷浮现惊讶之色。
淑妃娘娘,自三皇子明伦之藩离京后,便大病一场,早已闭门谢户,几乎在大内隐居,连来向太后皇后请安,也时常托病不来。
大家料淑妃娘娘早已日薄西山,等着像先帝那些韶华落尽的宫人一样,逐渐凋零而去,却不料到她会如今日一般光彩照人地重现。
太后却不做声,只是含笑看着淑妃,上下打量半日,便抬了抬下颌。
宫人便额外搬了一把垫锦缎的椅子来,放在上首,淑妃便行了礼,款款坐了。
她把怀里的瓜交给宫人,向太后笑道:“嫔妾今日来向母后请安,是受人之托,来送母后礼物的。”
太后便笑道:“什么礼物?”
淑妃一指那只瓜:“这是伦儿在戈壁里新收的翠玉瓜。他派了马尔用牛皮袋盛了冰块封装了三五只,派八百里加急快马送来,书信上说,此瓜甚是香甜脆美,但不耐久放,伦儿再三请求臣妾,一定要尽快送予母后来尝尝,莫等失了鲜味。”
话说完不久,宫人便托出玉盘,把翠玉瓜切成了十来块,呈上来。
只见那翠玉瓜,表皮是一层黄澄澄的薄皮,瓜瓤却是翠绿清透如玉,瓜肉上,有细密的水珠沁出,在瓜块之间拉着微微的蜜丝。
太后轻轻捻起一块,一口咬下,满颊生香生津,果然甜脆如蜜。
“甚好甚好。”太后笑道:“难为伦儿有如此孝心。”
当下已是秋日,是瓜果丰收的季节,但限于运输不易,是以京中略微少见的远地瓜果类,即便偶尔出现,也是昂贵非常。
更何况翠玉瓜一类的瓜果,产地偏远,汁多不耐久放,堪称罕见珍稀美物。
太后一时心情大悦。
座下的明昭也吃了瓜,称赞了几句,又笑着向淑妃问道:“已经许久没有明伦的消息,他也不与我通书信往来,这些时日,他究竟是在封地做什么呢?”
淑妃微微颔首,笑道:“明伦只是一个赋闲的王爷,又是去的西北贫瘠之地,我先前以为他会水土不服,受尽委屈。谁知……”
淑妃以帕遮嘴笑道:“他竟是去对了地方!他说那里风沙虽大,但天地广阔,瓜果甜美,飞鹰走狗,策马田猎,竟然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快活。”
明昭挑挑眉:“明伦能在封地过得开心,我这个做兄长的,自然是欣慰了。”
淑妃忙欠身说:“谢太子挂念。”想了一想,她又皱皱眉头道:“不过我还是每日记挂着,明伦书信上说,治理封地的事情,他也不懂,便交给了一干官吏去做,他便经常邀一帮侍卫去打猎,经常一去一月不归,就在野地里风餐露宿,每日忙着猎些雪狼狐狸,吃些瓜果野味。有一次竟然遇到了狼群,若不是救援及时,恐怕是丢了性命。”
她看看太后:“所以,嫔妾在回信上说,还是要顾着身体,顾着安全,不要太过放浪,这十五年在京城,都是父兄规正着,夫子教育着,理应做个勤政好学的王爷,谁知……唉,没了管束,他竟成了一个不学无术飞鹰走狗的浪荡子,若是他父皇知晓定然要斥责的。”
明昭一笑:“是了,淑妃娘娘还是要记着提醒他,诗书文章也不能落下,还是要用功些,莫耽于些游戏田猎之事。否则,父皇定然是要生气的。”
淑妃看着众人心事重重,便又向太后笑道:“刚才似乎听到,瑶光宫里,有双喜临门的话本子?”
“你倒是有耳报神。”太后笑道,“只不过我这两个不争气的孙子孙女儿,分别看上了郑澄和周施施罢了。”
太后笑嘻嘻地吃着瓜,目光在明昭、明华、周施施和郑澄脸上游走了一圈。
淑妃点点头:“孩子们都大了,是时候来操心婚姻大事了,嫔妾看,明华性子娇气急躁,郑澄这种端方温和的性子,配明华正合适。太子和施施自小一起长大,亲上加亲,先做个侧妃,也甚好。”
太后笑嘻嘻地端起茶来喝,并不答话。
郑澄和周施施立刻跪下来,磕头向太后纷纷道:“请太后做主,微臣无意。”“太后奶奶,施施不愿意。”
淑妃顿时笑起来:“母后,我们明家的孩子竟然被人嫌弃成这样,我们做长辈的,倒真的脸上无光呢!”
太后也不说话,只是满脸微笑慢慢看着玉盘里剩下的瓜,若有所思。
明华却冷哼一声,瞥了一眼明昭。
淑妃笑着起身,去拉明华的手:“我们明家的孩子,论身份,论相貌,难道配不上什么状元、什么榜眼?配天上的神仙都配得上的。身为臣子,忠君爱国本是本份,公主是君,探花是臣,君要臣死也是天经地义,何况婚配一事,原是恩典,扭扭捏捏不情不愿的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。毕竟,人生世上,不仅要给自己盘算,也要给自己的父母亲眷家族的未来盘算不是?”
她又笑嘻嘻地转身看着郑澄:“郑探花,你说是不是?”
平成王妃目瞪口呆。
郑澄直起身子,怔怔地看了淑妃半晌,突然叹了一口气,跪坐下来,一言不发。
淑妃笑着点点头,又看向周施施,把周施施从地上拉起来:“至于太子纳施施为侧妃的事情……”
淑妃拍拍周施施的手,转向明昭:“这事自然要皇上和皇后首肯,不过依本宫拙见,太子尚未纳正妃,若是元配正妃尚未入府,便先收了侧妃,于礼法不符,也有辱太子的声望,民间不知道又要有什么风言风语。”
“不如,先请示过皇上皇后,交换个信物,待正妃入府时,一齐纳侧妃,则于礼法、于高川林氏脸面,都说得过去。”
周施施面如土色,薄薄的细汗从额头沁出,一时竟说不出一个字。
一时厅上的气氛凝重。
太后和平成王妃皆不说话,沉默不语。
周施施和郑澄皆低头变色,眼神复杂。
明华和明昭松了一口气,整好以暇地各自看着郑澄和周施施。
淑妃缓缓回到座椅上,端起茶喝了一口,又瞥了一眼在一旁默然的平成王妃,突然像想起来了什么似的一拍手:“我倒是忘了一桩大事。”
“什么?”平成王妃问。
“皇室宗室女儿,前数日已经明诏暂时不许议亲了,须得等到和亲事毕,那明华与郑澄的婚事,得暂时推迟一下。”
明华脸色一变,站了起来。
“无妨无妨,”淑妃向明华安抚地招招手:“赐婚这事是跑不掉的,和亲之事也要筹备一段时间,不如你跟郑澄的婚事也立刻筹备起来。我们玉衡宫里,也有许多刺绣一把好手的小宫女,到时候任公主调遣,到时候和亲事毕,公主立刻就可以请赐婚诏书,到时候一定把公主的大婚办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!”
淑妃笑着说完,又抬头看向太后:“嫔妾此番拙见,母后意下如何?”